2023年度绿色金融周报汇编(2023年3季度)

来源:nb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极速体育    发布时间:2024-03-30 18:32:09
【编者按】自2021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每周推出碳中和周报,用文字持续记录“双碳”和绿色金融


产品详情

  【编者按】自2021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每周推出碳中和周报,用文字持续记录“双碳”和绿色金融领域每一个重要决策的诞生过程。迄今,碳中和周报已累计发行130期。

  2023年,通过50多篇碳中和周报绿色金融板块累计超10万字,我们记录了绿色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大事件。

  我们见证了全国首笔公正转型贷款、全国首单绿色碳资产债券、全国首笔蓝色+可持续发展挂钩双标签贷款等多个全国首单、行业首笔,记录了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活跃于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创新的身影;我们也在“绿色债券”“碳金融”“转型金融”“碳普惠”等高频词中看到了行业热点和发展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将2023年绿色金融10万字记录,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整理成2023年季度汇编,为绿色金融牵引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留下宝贵印记。

  2024年起,21世纪经济报道对原有的“碳中和周报”进行了全面改版,推出了新版的“碳中和周报”及“绿色金融周报”,持续跟踪报道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事件,记录绿色金融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篇章。

  2023年7月1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举行“屏邑碳票”首发仪式,发放全州首单县级林业碳票,进行全州首单县级林业碳票转让交易。 这是全国首家县级林业碳票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成功应用范例,“屏邑碳票”也成为了全国首家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县级林业碳票。

  林业碳票是森林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是森林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进行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的“身份证”。石屏县利用区块链并结合AI、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林业碳汇认定流转平台,在全州率先推出林业碳票(PYFCER)。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林业碳票运用数字化科学技术手段把林业碳汇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023年7月3日,人民银行营管部主任杨伟中一行调研北京绿色交易所,对人民银行营管部下一步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相关工作做出部署。杨伟中强调,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中心、发展绿色金融相关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为服务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发展绿色金融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要逐步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精准度和专业性,做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CCER)落地工作,推动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碳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引领带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做好CCER落地工作是当前碳市场的重要工作,CCER的落地重启将提升碳市场活跃度,同时有助于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机构参与碳市场,降低交易成本。

  2023年7月5日,戴尔科技集团发布2023财年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享了公司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培养包容性、改变生活与坚守信任四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展。

  该报告中,戴尔提出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GHG)的净零排放(包括范围1、2和3),到2030年,客户每购买一吨产品,戴尔将再利用或回收利用相同的重量的产品。在2023财年,戴尔实施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继续提高能效,并持续加大可持续材料的占比,采用创新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此外,《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报告》已被纳入ESG报告的 “推进可持续发展”板块,以促进整条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和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净零排放需要大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作出表率,除了自身减排以外,还需要推动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同进行绿色转型,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2023年7月10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宣布,ISSB将从2024年起开始接管气候相关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工作组(TCFD)对公司气候相关信息公开披露进展情况的监督职责。ISSB最新发布的两项可持续披露准则完全纳入了TCFD的建议,而新准则的发布也标志着“TCFD工作圆满告一段落”。

  ISSB主席伊曼纽尔•费伯表示,TCFD一直以来是提高气候相关信息公开披露实践和质量的先驱,为投资者提供他们迫切地需要的有关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相关信息。基于TCFD框架建议为核心,ISSB建立并整合了市场领先的、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可持续报告标准,随后发布了ISSB准则。因此,ISSB支持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自2024年起将TCFD的监督职责移交至ISSB的请求,并将在TCFD的成果基础上继续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未来企业相关财务可持续发展披露框架将以ISSB所出版的架构为主要揭露原则。根据ISSB在7月24日发布的《IFRS S2 气候相关披露要求与TCFD建议的比较》,ISSB的IFRS S2准则已可完全替代TCFD气候披露要求。随着ISSB与国际组织和监督管理的机构的接触合作不断深化,ISSB在全球推广普及的速度可能超出预期。

  2023年7月13日,华润燃气与腾讯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探索AI大模型在燃气行业的深度应用,并深耕分布式计算、连接和客户运营等领域,不断的提高燃气民生服务的效率、质量,一同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代技术革命和“双碳”大背景下,华润燃气正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一方面提升对客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运营提质增效和节能降碳,并为行业输出成功经验。基于腾讯云的“连接”能力及在产业互联网的实践经验,双方开始携手探索燃气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后续将持续依托技术,基于燃气行业大模型加速智能客服场景全面升级。双方也将合力构建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平台,拓展低碳园区、综合能源、碳普惠等创新业务,推动华润燃气加速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将数字化技术应用燃气行业,促进行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数据多方融合共振,推动数字技术发挥赋能作用促进该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年7月13日,新希望集团可持续发展(ESG)挂钩型银团贷款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该银团初始募集金额达人民币8亿元,期限两年,为四川省农牧行业首单ESG架构银团贷款。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借款人的表现可通过预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SPT),由香港品质保证局担任ESG绩效目标专业评估机构来做全面评估。该笔ESG银团贷款,由东亚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担任委任牵头安排簿记行及可持续发展金融结构顾问行,携手富邦华一银行、永丰银行、韩国企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完成银团第一阶段筹组,助力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在国内农业行业落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是一种贷款工具或备用融资方式,激励借款人达成有挑战性的事先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3年7月14日,为提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支持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绿色资本跨境流动中的作用,绿金委组织相关机构成立专家组按照《共同分类目录》对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部分绿色债券进行贴标,正式对外发布首批193只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清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是扩大《共同分类目录》使用场景的重要创新,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2023年7月14日,建设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中英文版《2022年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报告》。报告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指南》,并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工作组(TCFD)披露建议框架进行编制。

  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75万亿元,同比增速40.09%;发行2022年境内首单100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绿色金融债券;参与承销87笔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规模合计1560.67亿元,同比增长25.79%,承销市场首批转型债券及市场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挂钩”三贴标债券;累计开展300余笔绿色债券投资与交易,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持有绿色债券余额较上年末增幅逾11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是环境发展的保障,信息透明为金融机构增加了公信力。绿色发展是时代趋势,建行环境信息公开披露为经济绿色转型作出积极举措,也更加容易获得社会认可。

  2023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投产上线企业级的无纸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大幅度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作业质效,预计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00余吨。

  无纸化系统采用自主研发模式,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建立企业级无纸化基础能力底座,打造全机构、全产品、全流程的授信业务无纸化服务全覆盖。该系统实现报告模板、报告应用、报告数据及电子签名“四大集约化”管理,提供在线化编辑、自动化回显、结构化储存、跨系统共享与一键归档等“五大轻型化”服务工具,配套了权限智能控制、语音智能识别、贷款三查智能分析等场景应用,突出解决了业务痛点。系统支持用户在线完成从调取、编辑、签名至归档的一体化无纸化服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是重要一环。碳排放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现今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异常现状,无纸化应该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工作方式。

  2023年7月24日,由美国环保协会和能源基金会提供支持,ICF国际咨询公司具体执行的《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称,预计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将会稳步上涨。2022年的全国碳市场平均碳价预期为59元/吨,到2025年,预期碳价升至87元/吨,在2030年之前将达到130元/吨。

  上述报告共收集了465名利益相关方对中国碳市场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报告说明,相较别的行业,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准备得明显更为充分。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上述两个行业最早将在2023年准备好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市场的发展,慢慢的变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将碳排放成本纳入日常商业决策考量之中。碳价对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将会明显地增加,此报告发布将为碳市场的相关决策部门和市场参与方提供重大参考价值。

  2023年7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以下简称为《ESG报告》),报告披露2023财年,阿里巴巴实现自身运营碳排放下降和价值链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双降”目标。具体而言,2023财年,阿里巴巴集团自身运营(范围1+2)二氧化碳净排放为468.1万吨,同比下降12.9%;减碳141.9万吨,同比增长128.9%;价值链(范围3)碳强度同比下降5.7%。在价值链减排方面,阿里采取推动供应链提效、陆运电气化、使用清洁电力和鼓励员工低碳差旅等举措,共计减碳40.0万吨;此外,结合碳消除和碳抵消方案,价值链碳强度从2022财年的9.2吨/百万人民币,下降到了8.7吨/百万人民币。 在带动平台生态减碳上,阿里巴巴紧扣“范围3+”概念,在过去财年带动平台生态减碳2290.7万吨,帮助更多中小企业低碳转型,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对于阿里巴巴而言,ESG将成为控股集团与业务集团的价值纽带,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也会依据自己发展状况,明确各自的ESG工作目标和路径,继续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7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公开披露工作。该《通知》是为落实2022年国资委发布的《提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其中提出中央企业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据悉,《通知》关于专项报告编制的内容最重要的包含《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相关情况报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模板》。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为上市企业来提供了最基础的披露参考。即从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构建了包含14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13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全面涵盖ESG三大领域所有重点主题。同时,通过设定“基础披露”与“建议披露”两个披露等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态环境问题加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慢慢地增加。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我国绿色转型任重道远。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更是责任重大,需要提高ESG信息公开披露质量和水平。

  2023年7月26日,全国首单“蓝碳”浒苔保险项目落地宁波象山,人保财险宁波象山支公司为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在西沪港一年的浒苔养殖碳汇量提供风险保障。“蓝碳”又称“海洋碳汇”,特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ECO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是捕捉二氧化碳的高手、储存二氧化碳的宝库,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蓝碳”浒苔保险保额10万元,以浒苔作为保险标的,以浒苔汇富余价值(包括固碳经济价值和修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以浒苔因自然灾害等问题导致赔偿期间碳汇量减少作为触发保险责任的前提。发生保险事故,赔偿金用于海洋生物等碳汇资源开展灾后救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金融行业多措并举,各大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保险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也要积极地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本次该保险的尝试是险企对“双碳”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今后保险参与“蓝碳”市场交易的铺垫。

  2023年7月27日,来自由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向光智库支持,卓韬咨询编制的《中国企业ESG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7月,已有50%央企上市公司明确设立了ESG主管部门,超过六成央企上市公司年年都会参与或组织ESG专项培训,60%的央企上市公司会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在上述发布会,中国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教授介绍称,通过一定的调查中国上市公司2018-2022年间发布的ESG报告及相关信息发现,披露ESG信息的A股上市公司接近1500家,超过上市公司总数的30%。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比超过40%,其次分别是金融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ESG报告发布数量增加表明我国央企愈加重视ESG,ESG也将会作为众多公司发展的战略议题之一。未来ESG相关报告是投资的人们做出决策的重要考量,其他各行企业也应该加快ESG发展的步伐,积极主动披露发布ESG报告。

  2023年7月30日,据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统计,2023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7.05万亿元,同比增长38.4%,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45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9.6和8.4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1.85、6.8和3.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35%和49.2%,比年初分别增加2.14万亿元、1.26万亿元和9549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43万亿元,同比增长26.6%,比年初增加926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年初增加4655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减排工具充分的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将资金引入绿色经济发展领域,加大对绿色环保行业的资产金额的投入,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2023年7月2日,天津市出台了《绿色融资租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持续推动东疆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建设,争取通过两年左右努力,实现绿色租赁项目资金投放累计达到3000亿元,是全国首个系统性的绿色租赁政策文件。

  根据《方案》,天津市将建立绿色租赁认定评价机制,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开展绿色租赁服务流程创新实践,依托绿色租赁数字化平台和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对融资租赁项目绿色属性进行认定评价。以此为基础,对绿色租赁业务及ESG表现合乎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认定为绿色融资租赁企业。基于绿色租赁标准化认定,天津市将在融资、监管、服务等方面探索有助于绿色租赁发展的配套措施。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融资租赁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块金字招牌,结合绿色低碳发展,天津在融资租赁方面再进行创新,将建立绿色租赁评价机制,引导融资租赁业向绿色化发展。

  2023年7月12日,上海银行与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能效中心代表进行“绿色金融实验室”备忘录签约。三方将通过实验室这一合作平台,积极服务于“双碳”战略目标,围绕上海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化”趋势,以绿色金融助推上海“新赛道 新动能”布局。

  “绿色金融实验室”是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由上海银行与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能效中心代表联合创立。具体工作推进上,三方将聚焦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余能利用、碳管理等绿色低碳领域内的成长型、科创型企业,制定标准化模板和定制化服务,一同研究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碳减排情况,决策并落地精准、高效的综合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精准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绿色金融实验室建立将以金融力量促进能源转型、绿色经济转型、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2023年7月18日,西藏阿里林草碳汇首单交易签约仪式在举行,交易碳汇量5万吨,交易金额130万元,标志着西南地区首个林草碳汇项目成功落地。

  本次阿里草原碳汇可持续化管理项目实施面积约560万亩,预计首期碳汇量超过150万吨,产生碳汇收益约4000万元。那曲草原碳汇试点项目实施面积430万亩,预期项目年均碳汇量37万吨,首批可签发碳汇量约100万吨,预计可产生碳汇收益约2600万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项目的成功实施和交易为西藏推动生态价值转换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重要实践。

  2023年7月31日,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协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建立企业碳账户,依托青海省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中心平台(简称“青信融”平台)实现金融机构高效安全共享企业碳账户信息,落地全省首批3笔碳减排挂钩贷款。截至目前,青海省已有118家工业公司建立碳账户,3家企业已获得碳减排挂钩贷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三笔贷款的成功落地,是金融支持碳排放数据价值转化的有益探索。该类型贷款能够降低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成本,为推动青海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金融新动力。

  2023年8月1日,“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天楹’)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绿色科学技术创新债券(蓝色债券)”(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本期债券由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发行规模1亿元,期限1年。

  当期债券的募投项目为全球首个100MWh商业重力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已于2023年7月26日进入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公示名单。项目将通过AI算法控制重力块升降进行电能势能转换,储存如东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电能,有助于如东海上电力系统科学调峰,改善南通地区的电网生态环境。本次蓝色债券募投项目,将大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消耗率,减少碳排放。经中诚信绿金测算,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年减排量40671.91吨。本期债券的发行对发行人开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助力资本服务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事业、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绿色债券的子类别,“蓝色债券”募集资金专注于支持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该民企蓝色科创债券开创了地方国有担保公司、承销总干事和全国性金融服务机构央地联手增信的全新路径,助力民营上市公司在长期资金市场直接融资。

  2023年8月1日,戴尔科技集团发布2023财年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3财年,戴尔全球工厂已实现59%的电力来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戴尔在产品和包装中的可持续材料使用量达15.55万吨;整个产品组合中94.5% 的包装由回收或可再生材料制造成;自2019年以来,戴尔使3920万个塑料瓶远离了海洋。

  报告提出戴尔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的ESG目标: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GHG)的净零排放(包括范围1、2和3);到2030年,客户每购买一吨产品,戴尔将再利用或回收利用相同的重量的产品;到2030年,包装将100%由回收或可再生材料制造成,或将采用再次利用的包装;到2030年,一半以上的产品成分将采用回收材料、可再生材料或可减少碳排放的材料制造成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可再生塑料包装能兼容使用功能和可持续性,能够大大减少碳足迹,但是大企业作为减污降碳重要一方,需要在未来积极作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023年8月2日,在以“依托ESG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度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副所长雷曜指出,在金融市场上披露环境气候信息,其实就是用金融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外部性内部化的问题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利用金融交易来实现资源配置和激励约束。

  具体来看,雷曜将利用金融交易来实现资源配置和激励约束的特点总结为五条,分别为制度框架系统性,主要指披露制度注重顶层设计,也体现了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作用;披露内容实质性,意味着从关键领域、重点企业的强制披露抓起,同时披露制度应随政策要求不断细化和拓展;服务投资者导向型,是能够支持我国有序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的一个重要措施;兼顾披露成本效率性,即要加强部门和地方的协调,推动国际国内接轨;披露理念科学中性,主要是指环境信息等可持续信息的披露,要服从金融市场信息公开披露的整体安排,也指这些披露没有设置惩罚性或激励性的标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可持续信息披露作为金融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不仅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有利于减少高污染、高排放项目投资,加速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有关情况。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下一阶段具体安排,将继续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激励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6月末,两个工具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和245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433亿元和1648亿元。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750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低碳需要金融力量的支持,央行对其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将推动整体金融力量注入绿色发展转型之中。

  2023年8月5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碳普惠专委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碳普惠以数字化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是推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碳普惠专委会致力整合各方资源,打破行业、技术、信息壁垒,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开放交流平台,通过战略规划、调查研究、能力建设、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五大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专委会聚集丰富的专家资源,拥有雄厚技术实力,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进行权威的行业解读,将积极给国家和地方建言献策、不断产出研究成果、稳步推进碳普惠的各项工作,推动全民提升减排意识,促进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普惠专委会是动员社会力量参加碳普惠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和专业化平台,该专委会的成立将会推进碳普惠事业更好发展,并在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8月7日,在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发布的《中国负责任投资和可持续性结果》报告中指出,目前背景下中国投入资金的人在将可持续性结果和SDGs纳入投资决策时的实践、机会和挑战,并提供促进SDG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PRI发现,投入资金的人在评估其可持续性影响和结果以及设定目标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障碍,还缺乏对投入资产的人责任的说明和指导、关于可持续性风险和影响的数据和信息、工作上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等。面对挑战,PRI为中国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提出三项关键政策建议,一是提供明确投资者责任和通过尽责管理推动可持续性结果的相关说明和指南;二是提高可持续发展有关信息披露要求、框架和基础设施;三是鼓励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让投入资产的人考虑可持续性的影响和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报告对投入资产的人展开了多方面详细阐述,研究投资者发展现状以及决策与可持续目标的关系,以此建立有效的政策框架和提升投资者能力,推动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实际影响。

  2023年8月7日,由恒丰银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主办的“恒绿励新•丰融致远”绿色金融交流研讨会在山东威海举办。研讨会现场,威海市银行业首个碳中和网点——恒丰银行威海分行营业部碳中和网点正式揭牌。同时,本次研讨会秉承绿色、低碳、环保的会议理念,已通过注销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实现碳中和,组委会为每位参会嘉宾颁发了会议碳中和证书。

  截至2023年6月末,绿色信贷总额同比增幅58.96%,绿色贸易融资同比增幅120%,各项增幅位居同业前列。下一步,恒丰银行将积极践行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聚焦绿色金融重点领域,加强完善产品体系,加强研究能力,推进绿色经营。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金融业已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金融机构要更好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恒丰银行绿色信贷总额同比增加,为绿色发展注入金融力量。

  2023年8月8日,在“绿色金融万里行”-新能源产业绿色金融杭州峰会上,兴业银行零碳产业联盟宣布成立。

  据悉,兴业银行零碳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包括兴业银行及战略合作伙伴在内的17家企业。兴业银行将以零碳产业联盟为平台,积极构建清洁能源行业生态圈,促进产业要素和金融要素深层次地融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从零碳生活到零碳生产的全场景解决路径,打造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建设的金融服务主阵地,与联盟企业一道,共同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会上,兴业银行还发布了新能源行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基于企业碳账户的碳金融服务专案以及依托碳账户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双碳管理平台”,通过“商行+投行”“线上+线下”“表内+表外”“境内+境外”等多元方式,为新能源行业客户提供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金融理财产品服务体系,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银行应积极布局能源金融新赛道,加大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加速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8月10日,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为城步风车坳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发放贷款2.5亿元,用于支持项目风机采购、风机运输及修建道路,城步风车坳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位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项目规划总装机规模为15万千瓦,分两期建设,首期拟安装16台单机容量为6250千瓦的风机,建设规模为10万千瓦。

  交行长沙名城支行了解到客户的真实需求后立即开展对接,客户经理单程驱车380公里,上门服务16次,为客户量身制定融资方案,与邵阳分行联合上报项目授信,先后投放贷款资金0.5亿元和2亿元。以来,湖南省分行积极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截至6月末,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7%。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新能源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稳定的资金流支持,交行分行的支持高效解决了项目单位融资需求,加快了工程进度。

  2023年8月11日,能源央企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落地湖北,国家电投湖北公司完成20吨排污权抵,贷款规模1亿元,三年期利率2.55%,贷款利率创同期省内能源行业价格新低。此次交易中,公司将排污权使用权质押给中国建设银行武汉省直支行,贷款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环保项目建设和发展。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确保双方交易的安全、高效。

  排污权抵是指借款人以有偿取得的排污权为抵质押物,在遵守国家相关金融法律和法规和信贷政策前提下,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合乎条件的借款人发放的、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贷款。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房产、土地抵押的固有模式,排污权抵。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金融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和保障,排污权抵押贷款是绿色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2023年8月1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山西省大同市落地全国首笔公正转型贷款。公正转型是指向低碳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防范转型活动可能带来的对就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其核心内涵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中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致。公正转型金融作为可持续金融和转型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关注对碳密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公正转型的金融支持,这些领域通常难以获得绿色金融工具的直接支持,转型金融则可以轻松又有效补位。

  邮储银行按照《G20转型金融框架》,创新公正转型金融工具,支持碳密集企业低碳转型和公正转型。本次公正转型贷款发放对象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贷款金额为1亿元。该公司以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为主业,贷款中的部分资金将在公司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用于为员工提供轮岗培训、操作资格培训等,以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劳动水平、就业能力,以此来实现劳动力的公正转型。下一步,邮储银行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公正转型金融,创新公正转型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保障碳密集企业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合理的融资需求,发挥银行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公正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是邮储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为银行业探索公正转型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8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收盘价报70.07元/吨,较前一日上涨2.55%,创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的新高。

  该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8,609吨,成交额1,303,865.00元,开盘价72.00元/吨,最高价72.00元/吨,最低价69.80元/吨,收盘价70.07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2.55%。无大宗协议交易。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609吨,总成交额1,303,865.00元。截至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42,545,099吨,累计成交额11,193,122,224.01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真正开始启动已满两周年,从首个交易日的48元/吨涨到目前的70元/吨,碳价稳中有升。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碳价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扩容,碳价是否会持续上涨值得期待。

  2023年8月15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文称,2023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分行围绕打造“绿色银行”信贷品牌,聚焦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绿色服务六大绿色产业,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截至7月末,共向158个绿色项目投放绿色贷款174.04亿元,项目数和累放额分别同比增长64.58%、68.22%。7月末,绿贷余额523.69亿元,比年初净增156.97亿元,增幅42.81%。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贷款为壮大绿色产值注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动能,助推福建绘好绿色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生态画卷。

  2023年8月15日,由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明市人民政府主办,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个全国生态日福建活动在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举行。现场举行了沪明合作•将乐县林业碳票销售签约仪式。上海汇洲建设集团签约购买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安仁乡洞前村2万吨林业碳票,其中,墈厚村8013吨、洞前村11987吨,成交价30万元人民币,用于企业自身碳中和,这是全国首次林业碳票跨界、跨区域销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交易让无价之宝变成村民的有形收入,间接促进环境的保护。同时,购买碳汇用于企业自身碳中和,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履行企业责任,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助力三明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2023年8月15日,光大银行行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绿色贷款余额26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0%;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46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7%;绿色债券投资较上年末增长28.7%。绿色信贷比上年末增长31.04%。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光大银行在清洁能源产业贷款方面增速非常快,目前清洁能源也正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其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2023年8月21日,华福证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全国证券业首单ESG主题公司债券(可持续挂钩)——“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可持续挂钩)”,本期债券由国泰君安证券担任主承销商,债券期限为3年,发行规模10亿元。这是华福证券在继证券业首单公开发行次级债、首批疫情防控债券后再次创新突破。债券选取华福证券年绿色产业领域自有资金投资规模为关键绩效指标,以2025年绿色产业领域自有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3.00亿元为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与华福证券主营业务及整体战略规划具有较强关联性,将引导资本流向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产业领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本期债券的成功发行,发挥证券公司在长期资金市场引导资金流向的示范作用,可激励公司在业务发展中遵守可持续发展路线,真正将责任投资理念应用在业务活动中。

  2023年8月23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23年半年度经营业绩。从其业绩成果看来,显示该行绿色金融动能逐渐释放。中国建设银行将绿色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其中绿色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增幅26.39%。建信投资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建信信托绿色金融股权投资规模近30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贷款作为一个碳减排支持工具,将会促进我国加快向绿色生产转变,为减污降碳做出重要贡献。

  18、1771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A股披露率达33.80% ,金融行业占八成

  2023年8月24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资本研究院对相关情况加以梳理,完成并发布《A股上市公司ESG表现暨21世纪“活力•ESG”实践案例集锦报告(2023)》(下称《报告》),该《报告》将上架至21财经APP智库。

  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1日,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有1771家独立披露了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统称为“ESG报告”),占比33.78%,也就是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略超三成。金融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均稳居A股上市公司前列。目前,金融业上市公司(申万)共130家。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8月1日,金融业披露ESG报告者105家,披露率80.77%。包括42家银行、47家证券公司、6家保险公司,10家多元金融公司。银行方面,根据Wind,截至8月1日,国内上市银行共有43家,均发布了2022年ESG报告,且都涵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证券公司方面,《报告》统计,截至8月1日,在按申万行业划分的50家券商中,仅国盛金控和哈投股份2022年未披露ESG报告,其余48家均已发布,披露比率达96%。保险机构方面,《报告》统计,目前A股上市保险机构共6家披露2022年ESG报告。根据Wind数据,截至8月1日,市场上共有ESG基金785只。其中,ESG主题基金309只(纯ESG主题基金111只,ESG策略基金198只);泛ESG主题基金476只(环境主题364只,社会责任主题87只,公司治理主题25只)。年初至今新成立的ESG基金共108只。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如今ESG是无法被忽视的命题,企业发布ESG报告也是必然趋势,但对于报告发布没有硬性要求及规范统一的标准,因此我国在ESG报告披露及报告质量方面都有待提高。

  2023年8月24日,中诚信绿金发布2023年ESG债券市场运行分析7月报。

  针对一级市场绿色债券发布情况,报告数据显示 ,2023年7月,偿还压力减轻导致信用债发行整体缩量,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绿色债券发行量与发行规模有所回落。2023年7月,国内市场共发行40只绿色债券,规模共计478.68亿元,发行只数与规模较6月环比分别下降9.09%和45.44%;较去年同期发行只数同比增长5.26%,发行规模同比下降12.02%。其中2023年7月碳中和债券共发行12只,规模共计178.11亿元;蓝色债券发行1只,规模为1.00亿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双贴标债券发行1只,规模为20.00亿元。截至7月末,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已累计发行273只,规模达5149.60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发行只数下降9.30%,发行规模增长10.37%。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债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企业绿色融资需求,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绿色债券的发行情况值得关注。

  地方(2023.8)全国(2023.9) 地方(2023.9)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立即咨询
姓名*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